首页

馨雨的白丝美味

时间:2025-05-28 16:02:57 作者:2025年度“邵逸夫奖”揭晓 4位科学家揽三大领域奖项 浏览量:41493

  陈井安向第一财经表示,城镇化率大幅增加是一柄双刃剑,中国的人口空间布局不能像国外那样,少数农民是养不活这么多的城市人口的,而且城市的产业和公共服务的承载力也承受不了那么多人口。

  省会城市的扩张仍在继续。

  4月8日,西安和郑州发布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两个城市去年分别新增常住人口8.23万和18万人。此前一日,昆明也发布人口数据公报,显示昆明2023年较上一年增加常住人口8万人。

  截至目前,27个省会(首府)城市中已经有18城公布了去年人口数据。在全国人口负增长,以及部分省会所在省域人口减少的情况下,这18个城市去年常住人口全部实现正增长,18城人口增加超过120万人。

  省会城市加快吸聚人口

  在过去10多年里,人口继续向东南沿海发达地区流动的同时,在省域内就近向省会城市集聚成为最为显著的特点。从“七人普”数据来看,东部沿海中心城市和中西部省会城市人口都出现了大幅增长。

  四川省人口学会会长、四川省社科院研究员陈井安向第一财经表示,省会城市在产业和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上有更多的资源,可以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获得公共服务的机会,所以吸引省域内人口向省会城市集聚,省会城市的虹吸效应就越发明显。

  与此同时,很多省份也正在实施“强省会”行动,推动了省会的扩张。比如,昆明就明确提出,到2025年,昆明城市人口将达到1000万,建成区面积达到1000平方公里,进入万亿GDP俱乐部;到2035年,GDP将达到2.7万亿元。

  从七人普数据来看,2010年~2020年,共有32个城市常住人口增量超过100万人,其中,东部沿海共有20个,中西部12个。深圳、广州、成都、西安、郑州、杭州、重庆、长沙、武汉和佛山成为人口增长最多的十大城市,其中7个是省会城市。

  经历了疫情之后,省会城市对人口的吸聚仍在加快。在已经公布的18个省会城市中,合肥、郑州、杭州和成都2023年常住人口增长均超过10万人,分别增加了21.9万、18万、14.9万和13.5万人,另外,广州、西安和昆明也分别增加了9.29万、8.23万和8万人,人口增幅位居前列。

  上海市人口学会会长、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原院长丁金宏此前接受第一财经采访时表示,现在城市之间人口增减分化,省内流动比较大,未来长期格局就是省会城市以及部分省份的双中心地市会保持一定的增长,其他城市人口会持续下降。

  城镇化率提升是把双刃剑

  省会城市人口加快集聚的同时,城镇化率也大幅提升。

  2023年,成都和郑州城镇化率突破80%,分别达到80.5%和80%,分别较上一年增长0.61和0.6个百分点。在18个省会中,有13个城市城镇化率超过80%。另外,西安去年城镇化率79.88%,南昌城镇化率79.58%,都已经逼近80%。

  从全国来看,2023年年末全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66.16%,比上年末提高0.94个百分点。省会城市城镇化率大体比全国高15个百分点以上。发达国家的城镇化率普遍在80%以上,也就是说,省会城市的城镇化率基本上达到发达国家水平。

  不过,陈井安向第一财经表示,城镇化率大幅增加是一柄双刃剑,中国的人口空间布局不能像国外那样,少数农民是养不活这么多的城市人口的,而且城市的产业和公共服务的承载力也承受不了那么多人口。

  在这18个城市中,城镇化率最高的是乌鲁木齐,去年达到96.56%,而南京、广州和合肥都超过了85%,分别达到87.20%、86.76%和85.55%;兰州、武汉、杭州、昆明、呼和浩特、西宁、成都和郑州分别为84.85%、84.79%、84.20%、82.32%、80.72%、80.57%、80.50%和80%。

  按照目前全国城镇化率来看,未来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李培林2022年撰文认为,中国城镇化水平将会继续提高并突破75%的天花板。那么,还有近10个百分点的提升,这些人口是否还能向省会城市集聚?

  陈井安表示,现在人口大规模向省会城市集聚其实是一种失衡,是省会城市对其他地区的虹吸,而且集聚速度有加剧的趋势。现在需要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各个空间都应该有产业和公共服务上的布局,而且副中心城市还得发挥作用,吸纳更多的人口。

  实际上,近年来,省会城市的城镇化率有超预期的加快。根据西安市“十四五”规划,西安预期2025年城镇化率达到77%,但是这一数据去年已经接近80%。而成都市“十四五”规划提出,2025年城镇化率达到80%,这一目标在去年已经完成。

  陈井安表示,城镇化率多高比较合理没有一个标准,同时我们也还没有这方面的经验积累,这跟城市的实际条件有关,是动态平衡的。不过,城镇化率达到80%以上的人口集聚,城市的产业和公共服务设施会面临更大压力。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情满太空!重温习近平总书记与航天员“天地通话”

谭主注意到,这次对话,还有一个重要成果,就是2024年,中国财政部将与德国经济合作与发展部在北京举办中德财政合作对话论坛,从法兰克福到北京,中德财金合作串点成线,届时将有中德双方的政商界重磅人士参加。

新华社巴库11月13日电(记者赵博超 安晓萌)11月13日,习近平主席特别代表、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丁薛祥在阿塞拜疆首都巴库出席由中方主办的“国际零碳岛屿合作倡议”发布会并致辞。

山西首批珠算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授牌

2013年,上海将10月15日“国际盲人节”定为“无障碍电影放映日”,上海市残疾人联合会和上海广播电视台东方广播中心每年联合举办“无障碍电影日”活动。之后,上海无障碍电影发展越走越远,并在形态上不断创新。

(第六届进博会)3M中国总裁丁泓禹:与进博同行,与中国市场共生共赢

长安镇党委书记叶孔新也表示,今年,长安抢抓湾区机遇,以“百千万工程”为统领,推进新型工业化、投资年工作,推动南北中心双向发力,在去年GDP实现965亿元基础上,再增长5%,稳步迈入“千亿镇”行列。

从无至有,丝路耕耘展现蓬勃生机。在“一带一路”倡议下,沿线国家同心协力、合作共建,中欧班列成为欧亚大陆上物流运输的关键通道。从单向运输到往返满载,从车等货到一车难求,砥砺前行的“钢铁驼队”奔驰万里,古丝绸之路重现车水马龙的繁荣胜景。从重庆到杜伊斯堡、从郑州到汉堡、从义乌到伦敦……十年间,中欧班列不断开拓创新,线路从无到有,运力从少到多,一步步发展至今,已通达欧洲25个国家的200多个城市,86条时速120公里的运行线路穿越亚欧腹地主要区域,物流配送网络覆盖欧亚大陆,开辟了亚欧大陆陆路运输新通道和经贸合作新桥梁。从一开始单纯物流通道的功能到今天承担着引导产业聚集的使命,中欧班列焕发出越来越强大的生命力。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